終於參賽完了,在這裡對整個系列的文章做一總結。
這是第一次嘗試以類小說的方式來寫文章(這部份太陽大與賽大的功力令人佩服),藉由 MIS Team 一個系統開發專案,將整個 In-house Design 的過程加以改編,透過對話與解析的方式,將商業邏輯以較具體的方式呈現出來;在劇情的安排與角色的互動上,為符合劇情設定之情境,而將一些角色在個性上稍作調整,整體來說還算忠於原味,沒有過度的包裝。過程中除了技術的介紹,也將日常工作中與上司的應對、同事間的相處,融入劇情當中。
一家公司的營運流程,有其時空背景、內外在環境以及企業文化等因素需要考量,營運的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。所謂的「Best Practice」並不是每一家企業都適用的,只能說那是可以借鏡、參考,發展出自己獨有的特色與文化,才是一家企業可長可久之路。
「進程。Processing」這個主題,就如同開場序幕的說詞。
轉變是一種漸進的過程。
流程(Process)的改善是一種持續的狀態,所以用 Processing 這個概念來貫穿小說,以 BPM 作為小說的主體。
寫這一個主題,最主要的動機,是希望能透過比較生活化,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,來處理相關的團隊合作、系統開發以及技術的研討。很多技術都是既有平台的延伸,也嘗試著用新的介面及整合技術,讓舊有系統的資訊活化,以因應目前行動運算潮流的趨勢。IT技術在營運層面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工具,然而再好的工具、再好的技術,無法運用在實際營運上活用並獲得公司高層的支持,終究也是擺進倉庫,久而久之就被淡忘了。
這個專案的前身,在我們沒有導入 BPM 平台前,我們整個系統是執行在 Lotus Domino/Notes 的環境(R5.09),使用 Lotus Workflow 3.1 作為流程的引擎。Domino 平台主要著重於 Notes 表單的設計與運作,要在上頭實現 Web 介面,是一項很大的工程,常常捉襟見肘,設計不出想要的效果。當初自己研究出如何透過 Ajax 技術從外部啟動 Lotus Workflow 的流程(註1),使得簽核表單可以獨立於 Notes 平台之外設計,而將 Lotus Workflow 當做流程引擎,這的觀念對之後新平台的 Survey 與建置,幫助很多,然而組織架構缺少彈性的變化,特殊的簽核方式只能透過程式硬做出來,Bug 層初不窮,縱然當時 6.5/7.0 不斷的推出,但是簡易的網頁開發環境,仍然闕如,最後不得不放棄使用。
Lotus Domino 是一項很好也很穩定的產品,但他沒能抓住時代的潮流,以至於沒能站穩置高點,導致現在幾乎很少企業願意投資在這上頭,我們自己從 Notes 平台轉換到 Web 開發平台,也著實經歷了一番波折與努力。有幸能夠有機會,老闆願意投資在 IT 系統的改善中,讓我們有機會建構出符合行動運算需求的系統架構,現在各式各樣的行動裝置,都能夠很容易的存取公司的 email 與簽核系統,雖然還不是很完整,但這一步已經搭上未來的趨勢潮流。
本次另一個新的嘗試是全篇文章全部在 Evernote 上完成,主要還是在 NB 的 Desktop 版本作業,在平板上以及 Web 上的操作還是不那麼順手,但我想時代的演進,很多操作上的習性,是會被改變的,也呼應本次的主題:Processing。
又到了聽歌的時間,「One More Try」喬治。麥可個人的代表作(註2),也是我人生的信念。人生的路,面臨很多的挫折,不要怕失敗,再嘗試一遍,縱使失敗,又何妨?你並沒有損失,而且你得到了經驗,這正是你持續往前的動力。
就來聽聽這首歌吧!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G5N3GC-m20
註1:Ajax Domino Controller,2007/01/23 發表於個人 Blog
註2:One More Try 的歌詞與筆者表達的意境相差甚遠,在此借用其字義,不過歌真的好聽。
純技術的文章隨處可見
讀起來就像在學校上課一樣
有收獲但不諱言地有點無趣
純杜撰的文章更是信手拈來
讀起來雖然調性較軟
但是像海綿一樣看起來很大實際內容只有一點點
如果我是評審
我想把奬頒給
「將技術理論與現實生活結合呈現」的文章
可惜我不是
總之
再推一次jamesjan大大的文章
預祝再次擊退眾高手,奪得大奬
各位會員
再次告訴你們
老師不是準
是
神
準
感謝海綿大、泰大與太陽大的支持與鼓勵
雖然已經很少在邦上發言
但是邦上的一舉一動我也是都有在花落滴
iT邦幫忙MVPjamesjan提到:
很少在邦上發言
我看過一家人力 outsourcing 公司
辦公室裡沒幾隻貓
等到了尾牙的時侯
就出現了上百個不認識的同事來吃尾牙
可算是年度盛事了